杭州国泰外语艺术学校
2015年校本教研计划
(中学部)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为导向,以培养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教研组为教研工作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重点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为全面实施课改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导向,深化培训工作,提高教研水平。加强教研骨干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班主任、教研组长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全员性教师讲座,以教研促教学。
2、以新理念、新课标为指导,抓好以新课改为中心,以新教材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研究工作。研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及教改实践,每人立一个校级课题,并进行研究。
3、形成以校、组、个人研究的校本教研网络,使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知识结构等方面逐步适合教改要求,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4、组织各种经验交流和学习活动,不断探索研究适合我校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5、做好自学信息资料的收集、积累,做好课前、教后的教学信息反馈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工作,建立对此项工作的评价机制。
6、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教学新秀的选拔工作。要求每个培养对象:①写一篇有教改新理念的教学设计;②上一节教改汇报课;③写一篇教学案例;④进行一次教师论坛;⑤进行一次听课交流。
三、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谈、讨论,每组利用单周教研日,双周活动日,围绕某个具体的问题(问题可由组长提出,也可由其他教师提出)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交谈讨论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我校在本学期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即由一个备课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有教学设计,有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3)帮助:充分发挥组内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2、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为使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能适应教改需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解读》、《学科新教材研究》、《学科教学法新探》等课改理论,并进行《课标》达标测试活动。每周组织一次教育专题讨论,教研小组按计划组织学习,对教研组长每学期进行两次集中培训。校领导每人承担至少一次的专题讲座,要求有教案、讲稿,教师有笔记、体会,充分认识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教研兴教、兴校的思想,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科研活动工作,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
3、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使教师能把课改的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基础。
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教研日,教研组长要认真组织学习,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长要结合教学实际,确定好活动内容,写入计划中,按计划组织活动。单周搞教研活动,一学期共八次。双周各教研组按年级组织集体备课,在备课中探讨研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
4、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举行优质课、听课、评课活动,重点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改理念。在新课程纲要的指导下,要求教师依据各学科课标,为学生提供终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注意教学过程和方法,突破单一以学科为中心,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与整合。
5、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的管理。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努力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方法,要求任课教师本学期人人有教研课题实验。开学初,确立自己的教改课题,制定计划上交教导处,并按计划进行实验,注意实验材料的积累和记录,学期末要写出阶段总结,此项工作要与考核挂钩。
6、加强对教研工作的监控、检查、指导、反馈和考核工作,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7、校领导深入一线,参与指导课题实验的探究、把关、定向、指导、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我们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计划,提高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