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当我以高出重高录取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走出景宁一中的校门时,我没有欣喜,而是默默地哭了。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负债累累的家庭、体弱多病的母亲、年纪尚小的弟弟妹妹……一切的一切都不允许我继续上学!作为长女,我有义务帮助母亲分担家庭的重担,让弟弟妹妹完成最基本的义务教育。但我的内心有一千个不情愿,一万个不甘心,我想读书,我要读书!整个暑假,我都陷于重重的矛盾和万分的无奈之中,内心充满了悲伤苦涩乃至绝望……
正当我的心无所依傍、对未来的憧憬渐渐熄灭时,眼前蓦地升起灿亮的曙光!喜讯从天而降!敬爱的张晓莺校长(杭州市人大代表、江干区政协常委)和她亲手缔造的杭州国泰外语艺术学校,张开阔大而温暖的怀抱,接纳了我、拥抱了我!使一个几近绝望的求学若渴的山区女孩绝处逢生!“国泰”伸出救困解难的手,决定招收我和另外三名景宁籍同学为该校免费生。这犹如久旱之甘霖,涓湲的爱意滋润了我焦渴的心!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心空一片灿烂!当年8月20日,我们四位同学怀着无限的求知欲望,踏上了杭州这片热土,投入了“国泰”母亲般温暖的怀抱。我的生命里洋溢着一种崭新的气息——希望!
后来,我从老师们充满钦敬的交谈中得知,敬爱的张校长,是一位拥有博大爱心的刚强而高洁的女性。为了真正关心帮助那些品质优秀、学业出色却因家境贫寒读不起书的孩子,圆他们的读书梦,九九年夏秋之季,张校长在校董事会上做出决定,从偏远山区招收11名免费生,进入高中一年级学习。学校承担这些学生的学费等一切开支!这一举措将会使学校减少收入近100万!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透过泪眼,我分明看见了那张慈爱的面庞上洋溢着的无限的悲悯和关爱,也读懂了一颗博大深沉的爱心。
杭州国泰外语艺术学校中学部地处秋涛路景芳五区,是一所颇具异国风情的学校,欧洲式的建筑、端庄典雅的陈设、浓郁的外语氛围,无不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和魅力。学校不仅拥有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电脑房、语音室,宽敞的运动场、整齐划一的宿舍,而且还拥有用于培养学生特长的钢琴房、古筝室、舞蹈房。从全国各地重点中学、小学慕名而来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更使学生们的学习如虎添翼。说句实话,像我这样在家中只求能上学,能吃饱穿暖的穷孩子、一下子接受如此高起点的教育,过着与自费生(每年一万二千多元费用)同样的生活,在受宠若惊的同时,不免有些惶恐不安。然而,当张晓莺校长紧紧地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时;当张校长再三叮嘱生活-阿姨好好照顾我们时;当校长默默关注我们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时,我心中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在“国泰”我有一种家,不,比家更温暖的感觉!我想这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人间至爱,是一种用任何华丽的词藻都形容不了的感情。
如果说张校长是用她的爱温暖了我的心、点燃了我新的希望,那么与张校长一起默默奉献的老师们是用他们的心血充实了我的生命。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容“国泰”老师的敬业精神一点也不为过。主管我们中学的张校长、尹校长和班主任张老师,常常为了我们的学习熬到深夜,常常为了我们的复习资料四处奔波……他们说:“我们是一家人,帮助你们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一句平凡的话却道出了一种无私的爱!是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免费生与自费生之间彼此了解、互相接受、团结一致、共同拼搏,铸就了“求是务实”的学风。而老师们在教学中体现的教学能力是杭州市乃至整个浙江省有目共睹的:2002年“国泰”高考上线率为92%,重点线为37%,我们十一名免费生全部上了本科线,其中6名上了重点线。面对这些可敬的老师,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每次看到他们伏案的身影、每次聆听他们的教导,都深深感受到他们身上所焕发出的红烛的精神,我的感情、思想都会得到升华,我都能真真切切感觉到自己在收获一笔笔精神财富。
在“国泰”,我们免费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与自费生的家庭境况有着天壤之别,但我们却能与他们融洽相处,亲如一家。这一切都缘自于国泰这个大家庭的感染和影响,缘自于张校长博大母爱的熏陶。我想无论分隔多远,分离多久,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学业上的你追我赶,运动场上的汗水与笑声,班会上真诚的心灵倾诉。因为我们亲如兄弟姐妹、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校长亲自作词作曲的校歌中这样深情地唱道:“金色的摇篮、艺术的天堂、这就是我们的大家庭,美丽的人生在此起航……”每次吟唱这首悠扬悦耳的校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生活了三年的母校;想起可敬的校长、老师;想起可亲的叔叔阿姨和情同手足的同学们。因为我的血液里溶流着甘甜的爱,因为我的生命里闪动着母校的精神,因为我深深地爱我的母校——杭州国泰外语艺术学校,深深地为她而自豪。
“国泰”学校2002届高中毕业生: 吴 丽 芳